首页 体育 > 正文

生活因“无障碍”而美好

2023-07-03 10:40:23 中国建设新闻网

日前,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这部法律自9月1日起施行,其中系统规定了无障碍设施建设、改造、维护和管理相关制度,新建、改建、扩建的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等应当符合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无障碍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通过意见征询、体验试用等方式,保障残疾人等参与无障碍设施建设。


(相关资料图)

无障碍设施是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广东、天津等地持续完善无障碍设施建设,马路上无障碍坡道、盲道随处可见,公共场所的无障碍卫生间日渐增多,残疾人家庭内部的无障碍设施得到改造……精细化和人性化的设施为残疾人等提供了更优质的无障碍服务。

为统筹推进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广东省广州市等城市出台文件,明确建设目标、建设要求、建设任务等内容,保障残疾人等社会成员平等参与社会生活。

广东省广州市近日发布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展规划,明确至2025年,广州市将进一步巩固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市地位,成为全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标杆城市;至2035年,广州市城乡无障碍设施系统性设计完整,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律保障机制健全。

如何实现目标?规划明确了多项任务,包括2025年前新建道路通达率100%,既有道路无障碍改造达标率80%,持续增加人行天桥、地下通道的无障碍电梯、轮椅坡道等;结合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2025年前完成全市80%老旧小区无障碍设施改造;到2025年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9000户,资助居家适老化改造4558户等。

如今,上海市各类无障碍设施的覆盖率稳步提升,但在前期规划、建设质量以及协同管理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上海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应运而生,要求工程建设单位在组织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时,在验收报告中说明无障碍设施验收情况并依法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无障碍设施管理应当纳入城市网格化管理,要建立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第三方评估工作,有关部门应当定期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估,充分听取残疾人等社会成员关于无障碍需求、使用感受等方面的意见。

家是残疾人停留时间最长、使用频率最高的环境,家庭环境中的无障碍设施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残疾人生活的舒适度和幸福感,因此,居家无障碍改造是无障碍环境建设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家住天津市南开区的冯先生因病导致听力下降,平时生活多有不便。家人说话他听不清楚,水烧开了水壶响他听不见,独自在家时亲戚朋友上门按门铃他不知道,为此冯先生十分苦恼。南开区于今年年初启动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工作,确定了130余户家庭,冯先生家就在其中。前期,工作人员对残疾人家庭的需求进行摸底,针对肢体、视力、听力等不同障碍类别,一户一策制定改造方案。冯先生的家人申请安装可视化门铃,如果有人上门,只要按门铃,客厅和卧室的灯就会亮,提醒冯先生家里来人了。“有这个可视化门铃,有人上门就亮灯,我很快就能知道,生活方便多了。”冯先生高兴地说。

相关负责人说,各家的环境以及住宅面积都不一样,不同残疾人对无障碍设施的需求也不同,“我们在调查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

同样,重庆市各区县也根据不同家庭环境和残疾人实际需求提供改造项目菜单和匹配的辅具并拟定改造方案,如今改造已经覆盖了听力、视力残疾人等。为盲人家庭的楼梯口、门口铺设盲道,安装语音对讲门铃;为听障家庭安装发光门铃,配备无障碍闪光开水壶等无障碍产品;为肢残家庭进行门口坡化、通道硬化改造等,实现室内通行无障碍。

除了居家无障碍,部分城市也持续推进公共区域的无障碍设施建设,为残疾人走出家门、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条件。

云南省保山市按照分类施策的原则,做到老城区应改尽改,新城区坚持同规划、同设计、同施工、同验收、同使用,实现城市公共区域无障碍设施的全覆盖。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组织人员深入主要道路、公园、小区等处,检查无障碍环境建设和无障碍设施维护短板,逐一梳理城市无障碍建设堵点,扩大无障碍设施覆盖面。福建省厦门市为人行天桥加装无障碍电梯,“其实不只是服务残疾人和老年人,在这里建设无障碍电梯,也考虑到孩子、伤病员、携带行李和推婴儿车人群等的需求。”相关负责人说,衡量无障碍设施的核心标准不是建设成本,而是最大限度满足“有需要的人”。

关键词: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